Skip to main content

理解 Actor 和 CSP 模型

·428 words·3 mins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将讲述并发编程的两种模型 Actor 与 CSP; 因为蠢作者并未有过这方面的实际 project,所以本文大概只是纸上谈兵

先引用一句话

Use locks and shared memory to 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 in parallel. (From https://wiki.python.org/moin/Concurrency/Patterns)

再丢一句

Do not communicate by sharing memory; instead, share memory by communicating. (From Effective Go)

缘由以及很大一段题外话
#

蠢作者第一次接触到并发模型这种概念是在 七周七并发模型 这本书中。不过先扯点题外话吧,来一个再常见不过的问题,并发和并行有什么区别?

蠢作者所在学校的操作系统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中第 13 页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可能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答案,或者有人还会总结出并行一定并发,并发不一定并行,单核计算机只能并发执行这种经过一番推敲的答案。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却也是一个不够完美的答案。因为它只是从任务层级(task-level)上去描述这两个概念,如果你了解计算机偏向硬件方面的知识的话, 你可能会听过并行加法器这种组件。其实现代计算机在不同层次上都使用了并行技术。

下面引用自 七周七并发模型

位级(bit-level)并行

为什么32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8位计算机更快?因为并行。对于两个32位数的加法,8位计算机必须进行多次8位计算,而32位计算机可以一步完成,即并行地处理32位数的4字节。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8位、16位、32位,现在正处于64位时代。然而由位升级带来的性能改善是存在瓶颈的,这也正是短期内我们无法步入128位时代的原因。

指令级(instruction-level)并行

现代CPU的并行度很高,其中使用的技术包括流水线、乱序执行和猜测执行等。 程序员通常可以不关心处理器内部并行的细节,因为尽管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度很高,但是经过精心设计,从外部看上去所有处理都像是串行的。 而这种“看上去像串行”的设计逐渐变得不适用。处理器的设计者们为单核提升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进入多核时代,我们必须面对的情况是:无论是表面上还是实质上,指令都不再串行执行了。我们将在2.2节的“内存可见性”部分展开讨论。

数据级(data)并行

数据级并行(也称为“单指令多数据”,SIMD)架构,可以并行地在大量数据上施加同一操作。这并不适合解决所有问题,但在适合的场景却可以大展身手。 图像处理就是一种适合进行数据级并行的场景。比如,为了增加图片亮度就需要增加每一个像素的亮度。现代GPU(图形处理器)也因图像处理的特点而演化成了极其强大的数据并行处理器。

任务级(task-level)并行

这里略掉吧

所以即使是单任务的情况下也是会存在并行的,广义上的并行和并发不存在子集关系。并发偏向于逻辑,并行更偏向于物理。

回到正题,传统并发有什么不好?

我想如果你写过多线程,你可能会知道线程安全问题,然后去用锁,然后去查看是否有死锁/活锁;如果你选择了多进程,那么需要考虑进程通信问题。总之当你想要用并发去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入另一些问题……

并发模型并没有改变依赖多线程/多进程的实质,只是提供了一种避免麻烦的手段。

有了以上准备,开始正题

Actor 模型
#

Actor 模型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好的通用并发编程模型。它可以应用于共享内存架构和分布式内存架构,适合解决地理分布型的问题。同时它还能提供很好的容错性。

我们都知道在(线程)并发中,共享的可变状态会引入诸多麻烦。对此有许多解决方法,比如常见的锁,事务,函数式编程中则直接使用了不可变状态。而 Actor 模型则允许可变状态,只是只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来进行状态的改变。Actor 模型由一个个称为 Actor 的执行体和 mailbox 组成。用户将消息发送给 Actor,实际上就是将消息放入一个队列中, 然后将其转交给处理被接受消息的一个内部线程。消息让 Actor 之间解耦。一个 Actor 收到其他 Actor 的消息后,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还可能会给其他 Actor 发送更进一步的消息。

下面代码来自 Python3 CookBook

actor.py

from queue import Queue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Event


class ActorExit(Exception):
  	pass


class Acto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mailbox = Queue()

	  def send(self, msg):
	      self._mailbox.put(msg)

	  def recv(self):
	      msg = self._mailbox.get()
	      if msg is ActorExit:
	          raise ActorExit()
	      return msg

	  def close(self):
	      self.send(ActorExit)

	  def start(self):
	      self._terminated = Event()
	      t = Thread(target=self._bootstrap)
	      t.daemon = True
	      t.start()

	  def _bootstrap(self):
	      try:
	          self.run()
	      except ActorExit:
	          pass
	      finally:
	          self._terminated.set()

	  def join(self):
	      self._terminated.wait()

	  def run(self):
	      '''
	      Run method to be implemented by the user
	      '''
	      while True:
	          msg = self.recv()

demo.py

from actor import Actor
from threading import Event


class Resul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evt = Event()
        self._result = None

    def set_result(self, value):
        self._result = value
        self._evt.set()

    @property
    def result(self):
        self._evt.wait()
        return self._result


class Worker(Actor):

    def submit(self, func, *args, **kwargs):
        r = Result()
        self.send((func, args, kwargs, r))
        return r

    def run(self):
        while True:
            func, args, kwargs, r = self.recv()
            r.set_result(func(*args, **kwargs))


if __name__ == '__main__':
    worker = Worker()
    worker.start()
    r = worker.submit(pow, 2, 4)
    print('it will not block')
    print(r.result)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Actor 的 send 方法可以更改为在套接字上传输数据或者通过消息队列作为中间层 比如 RabbitMQ 来发送。

CSP 模型
#

CSP 为 [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 的缩写,有趣的是它还是代数演算,见 wiki。与 Actor 模型类似,CSP 模型也是由独立的、并发执行的实体所组成,实体之间也是通过发送消息进行通信。但两种模型的差别是:CSP 模型不关注发送消息的实体,而是关注发送消息时使用的 channel。这个区别之后会再次提到。

写出来大概是下面这样,摘自 Taipei Pycon 2016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from queue import Queue
from time import sleep


def run_thread(func, *args, **kwargs):
    t = Thread(target=func, args=args, kwargs=kwargs)
    t.start()
    return t

def work_for(channel):
    while True:
        cmd = channel.get()
        if cmd == 'return':
            return

        print('Start working on {} ...'.format(cmd))
        sleep(1)
        print('D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channel = Queue()
    for i in range(3):
        run_thread(work_for, channel)

    for i in range(6):
        channel.put(i)

    for i in range(3):
        channel.put('return')

WTF,这个好像和平时利用 Queue 的多线程没有什么区别啊?的确,我们无意之间已经在使用 CSP 了。

再来看看 Golang 的,Golang 自身支持了CSP,通过一个叫 goroutine 的作为执行实体。实际上就是协程。

Go 版本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ch = make(chan string)

func message(){
    msg := <- ch
    fmt.Println(msg)    
}

func main(){
    go message()
    ch <- "Hello World."
}

所以,你看懂 Actor 和 CSP 两者的区别了么?

个人认为,这两者是十分相近的概念,它们都着眼于消息传递,而且都使用了 channel/mailbox 这样的信道(队列)和 Actor/goroutine 这样的执行实体。只不过 Actor 模型将执行实体和 mailbox 进行了耦合,一个 Actor 用一个 mailbox;而 CSP 则可以绑定多个 channel(类似发布者/订阅者模型)。另外有人说,向 Actor 发送消息时是非阻塞操作,而 CSP 如果执行体正忙则会产生阻塞。这点我更觉得奇怪了,感觉有点牵强,不太清楚这种设计的理由。只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CSP 中的 channel 通常是匿名的, 即任务放进 channel 之后你并不需要知道是哪个 channel 在执行任务,而 Actor 是有"身份"的,你可以明确的知道哪个 Actor 在执行任务。

Reference
#

Golang CSP并发模型
七周七并发模型
并发编程:Actors模型和CSP模型